• 首页
  • >
  • 妈妈育儿
  • >
  • 3岁以上

幼儿性教育4禁 父母们看看自己做到了吗?

2016年10月13日

 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父母意识到给宝宝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性,但让他们感觉为难的是,性教育的“度”不好掌握。照着书本照本宣科纸上谈兵,似乎无法让孩子真正理解,而实实在在地让孩子去看去感受,父母会难为情就不说了,关键是担心孩子过早亲身感受“性”,而对其身心发展不利。
确实,对于婴幼儿早期性教育,暂时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被绝大部分家长所认同。而小编站在孩子的角度,认为婴幼儿早期性教育,关键在于4“禁”。
一禁遮遮掩掩
孩子自述:有一次,我偶然发现我的同学小玲竟然没有“小鸡鸡”!女同学是不是都不长小鸡鸡?好奇妙!可当我向麻麻提出我的疑问时,麻麻却故意转移话题,不回答我。我不明白麻麻为什么不给我解释。
为了找出问题的答案,我决定自己去探索!可是,当我在幼儿园午休时偷偷摸了小玲下面后,老师竟然很严厉地批评了我,还打电话把麻麻叫来了。不就是摸摸吗?为什么这也是错?

小编提醒:孩子的好奇心最旺盛了,而且他们一般都有“你们不告诉我我偏要弄明白”的“执着”精神。所以,若孩子开始对两性感到奇妙,开始好奇“我从哪里来”,当父母的最好是能够尽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答,别遮遮掩掩,别强行压抑孩子的好奇心。否则,孩子就会想办法用自己的行动来为自己释疑,这可能是父母更不愿意看到的。
二禁不加过滤
孩子自述:那天,我问麻麻“我从哪里来”,麻麻就从网络上找来了一段视频给我看,说的是粑粑如何将一颗“种子”播种到麻麻的肚子里,然后这颗种子如何慢慢长大,并从麻麻的“下面”出来。虽然看完之后我是懂了,可是这段视频真的好难看,好恶心、好直白,我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小编提醒:目前关于婴幼儿早期性教育的所谓“视频”、“教材”有很多,可未必所有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能够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设计。如有不少教材采用“真人示范”的形式展示,这对孩子而言未免过于“色情”,而也有很多教材则过度“纸上谈兵”,一味用艰涩的文字来解答孩子关于生命起源、关于性别的疑问,可这对孩子而言却是难以理解的,看了也没用。所以,怎么向孩子解释他从哪里来?粑粑麻麻在给孩子进行早期性教育的时候,切忌不加过滤地传授,或者不加过滤地随意给孩子看一些无益的视频或教材。
三禁丑恶化妖魔化
孩子自述:最近,我发现原来男孩子跟女孩子是不一样的哦,我们男孩子有“小鸡鸡”,而女孩子没有,男孩子尿尿的时候要站着,但女孩子如果站着尿尿,就会把裤子尿湿了……
我觉得“小鸡鸡”真的好奇妙,我真想好好看看它、好好摸摸它,看看它还藏着什么秘密。但是,每当我摸我的小鸡鸡时。麻麻都会骂我,说我“不害臊”,说我“学坏”。我想不明白,就摸摸小鸡鸡而已,真的罪名那么大?吓得我都不敢再说起关于“小鸡鸡”的话题了。

小编提醒:生殖器官每个人都有,男女有别也是自然规律,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对自己的生殖器官产生兴趣,所以,孩子说到“性”的话题,做出摸小鸡鸡等类似于“自慰”行为,其实是孩子成长的关键一步。对于孩子的成长,粑粑麻麻应该感到高兴,而不应该将其丑恶化、妖魔化,更不要采用强制的手段扼杀孩子探索性、认识性的欲望,这样只会让孩子误以为性等于不道德,以致日后对性形成不健康的认识。
四禁性别混淆
孩子自述:粑粑说我是一个小男孩,可是,麻麻特别想要生一个小女孩,所以,我出生后,麻麻就喜欢给我买一些女孩子的衣服,我穿的用的,很多都是粉红色的。我觉得我穿裙子、扎辫子的样子挺好看的,如果我真的是一个小女孩那该多好啊……

小编提醒:很多粑粑麻麻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得分辨性别,给孩子的衣服、用品没有必要过于强调性别。但其实,孩子从小就对男女两性产生模糊的认识,这从他们只会往女性怀里钻以寻求“口粮”就可以看出来。
到了1-2岁,孩子对性别的认识越来越清晰,男和女的区别,他们已在脑海里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若孩子从小就在一种性别混淆的环境下生活,逐渐地就会对性别产生认识上和喜好上的混淆,这对他日后正确认识生命来源、认识性,其实是一种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