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孩子在你身边玩,你却低头玩手机”。这样的场景是你和孩子平日的生活写照吗?陪同不等于陪伴,过度使用手机会大量占据亲子互动时间,引发亲子关系冲突。
然而,有些家长认为陪孩子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玩的游戏实在太幼稚,实在提不起兴趣参与其中;还有家长说,陪孩子玩特别累,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办法,很是烦恼。上面的2种说法反映了大多数父母对亲子陪伴的态度。
反思:陪孩子太累?其实是方法不对
无时无刻地陪伴孩子,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事实上,在孩子1岁之前,的确需要妈妈经常的陪伴,但当孩子学会走路,开始自己探索世界以后,妈妈则需要适时放手,也就是说孩子不需要你时刻陪着他玩耍!这个观念可能会让很多父母大吃一惊:“怎么回事?难道我们总是陪着他反而不好了?难不成把孩子放在一边不搭理他?”
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高质量陪伴。
家长如何做到高质量陪伴?
那么,我们如何评判陪伴的质量高不高?陪伴质量高不高的标准在于父母和孩子在此刻的状态如何。只要双方状态是愉快安逸的,这样的陪伴就是高质量的陪伴。也就是说,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指父母随时待命,长时间陪着孩子玩游戏。
1、让每分钟的陪伴都充满意义
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妮认为,家长要利用好“高质量时间”,用参与式的家庭活动开展好陪伴式教育。“高质量时间”是指在那一刻,家长放开手上的事,全身心地和孩子在一起,与他们聊天、玩耍,哪怕每天只有15分钟。
2、晚餐时光的互动也很美好
早出晚归的上班族父母,与孩子共度的晚餐时光,显得特别珍贵。家长可以提前订制计划,选择孩子感兴趣的晚餐话题,比如水果之夜、爸爸之夜、幼儿园之夜。通过晚餐时间的畅聊,孩子将渐渐地对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更加感兴趣,并从中透露出他内心的许多想法,这也会让每一个日子都会让你们在期待与美好中度过。
3、亲子共享散步时光
吃完晚饭,牵着孩子的小手,和孩子到附近散步,沿途可以为孩子讲小故事,孩子也可以向家长描述今天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如果孩子的幼儿园或学校离家近,家长不妨试试早起一会儿,陪孩子走路去上学,而不是每天都在堵车与抱怨声中,急匆匆的把孩子送到学校。
4、做家务也是一种陪伴方式
陪伴不一定需要刻意留出时间陪孩子玩。做家务、做手工,这些孩子能看见、能明白并能模仿的工作可以成为陪伴孩子时的工作。事实上,孩子表面上好像没有注意到家长在做什么,但他却用灵魂在感知着这种陪伴,正如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在《孩子成长历程——三个七年成就孩子的一生》一书中所说:“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5、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买来新玩具,你选择和孩子一起研制玩法,还是让他自行摆弄?请一定要多陪伴孩子,而少一点各干各的。不管是孩子的新玩具,还是父母的新事件,你们不妨都让对方参与到自己的事情里来。比如孩子与你分享各种玩具的玩法,你在洗碗时,孩子帮你递洗洁精等等,你们还可以一起制作放玩具的置物架,一起种花除草,一起分享热爱。
相比父母的童年,如今的孩子看似拥有了来自家长更多的爱,更优渥的物质生活,但是他们真的更幸福,心理更健康吗?无论何时何地,从现在起,请你不再始终拿着手机刷个不停,不再陪孩子出去玩时猛打电话,不再陪孩子玩游戏时还在想着工作的事,不再……守护孩子的童年,请给他们高质量的陪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