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会发现,自己的宝宝喜欢吐舌头,尤其是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小舌头就伸出来了,这让妈妈们哭笑不得。新研究发现,宝宝吐舌头,可能跟手部动作有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undefined
人为什么吐舌头?
一种较早的观点从进化与发育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婴儿们在喝足奶后,会用伸舌头的方式推开奶嘴或妈妈的乳头,从而向大人们宣告:我已经吃饱啦。从这个角度来看,吐舌可能是人类在发育过程学会的一种动作符号,表示“你走开”或“我想一个人静静”。
但是,这一次的研究者福利斯特(Forrester)等人指出,如果以上观点是正确的,那么用吐舌头表示“我吃饱了”或“你走开”就应当是一个跨文化的现象,但目前并没有充足的实验证据可以证明这一推论。事实上,对不同地区的人来说,吐舌头的含义可能完全不同,例如在西藏,伸舌头是一种礼节性行为,代表对对方的尊重。
吐舌头与语言的诞生
相比之下,另外一种观点似乎更具说服力。许多学者认为,语言可能起源于手势,因此,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的嘴部运动(譬如吐舌头)和手部的运动便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2001年的一项行为学研究发现,当被试用手抓取大号物体时,他们不能顺利地发出“gu”、“pu”一类嘴型较小的音节,但换作“ga”“pa”等需要张大嘴念的音节便会轻松不少。
脑成像研究则为这种“口手合一”的现象找到了可能的神经基础。人类大脑的左半球中存在一个大名鼎鼎的布罗卡区(Broca’s area),专门负责言语的产生。有趣的是,当人们在进行连续的手部动作时,布罗卡区同样会发生激活。部分学者就此推断,之所以大多数人是右利手,或许也与左半球的这一特殊运动控制功能有关。
“你敲我拍”
为了进一步探究吐舌头与手部运动控制之间的关联,福利斯特等人对14名右利手的4岁儿童展开了一系列行为测试,并统计了他们吐舌头的频率及舌头的朝向。
研究所使用的任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为精细运动任务,需要孩子们用手进行一些较为精密的操作,例如用迷你小道具扮家家酒。其二为粗略运动任务,任务涉及的动作本身很简单,但是需要遵循一些规则。以“你敲我拍”游戏为例,孩子们需要对研究者的动作做出不同的反应,看到对方用拳头敲桌子的时候,自己就用手掌拍,反之亦然。第三类任务不涉及任何运动,孩子们只需听研究者讲一个故事,随后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回忆。
观察发现,这群4岁的孩子在完成所有任务时都出现了吐舌头的动作。但令研究者感到意外的是,吐舌头频率最高的并不是对运动控制能力要求较高的精细运动任务,而是归属于粗略运动任务的“你敲我拍”游戏。
应该如何解读这个结果呢?
研究者对游戏流程进行了一番分析后得出了一种可能的答案。与其他任务相比,“你敲我拍”游戏最大的特点即为参加者必须轮流快速做出具有一定含义的手势(握拳或摊手掌),同时为了反应正确,可能还需在脑内复述游戏的规则。因此,与舌头的不自主运动联系最为紧密的或许是那些结构化、序列化的手部运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手部运动的特征恰恰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元素,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种原始的语言。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发现,在完成明显需要左右手分工的精细运动任务时,这些右利手的孩子倾向于向右侧伸舌头,考虑到舌头的朝向与对侧大脑半球运动区的活动有关,这一现象同样可以证明,至少对于右利手的人来说,大脑左半球存在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流系统,能够同时对手和嘴的动作进行调控。
当然,光由这些证据来确证口头语言的“手势起源说”仍为时尚早。佛利斯特等人在论文指出,今后的研究应该将行为任务进一步细化,详细考察那些包含基本交流元素的动作对吐舌行为的影响。在将来,吐舌头这个貌似不起眼的小动作,说不定真的能为我们揭示人类语言的演变过程。